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

《夜車 》Light Change | 后花園 Haverland

《夜車》宣傳照片 | 圖片來源:康樂及文化事務處網站
2015年12月11日。晚上8時。葵青黑盒。

新近看了一場頗為感動的節目,《夜車》。雖然節目已經圓滿落幕,但還是有些細細碎碎的東西想寫下來。想到哪裏,寫到哪裏吧。

進場的原因,除了是友情支持以外,也是因為過往在《後殖民食神之歌》和《金蘭姐妹》對於蔡運華演繹角色的喜愛。Shirley 的節目其實我看得很少,只有兩次,但是兩次都有驚喜。在她身上,無獨有偶地找到一種淡然的氣質,那時在台下凝望她的時候會找到一份安靜;然後,當她在舞台上奔跑躍動時,又會併發出平日所見的那種幹勁。對於這次演出,我是抱着期待進場,在散場的時候也收獲了一些東西。

上一次好好端詳父親的臉是什麼時候?還記得母親開始選擇沉默的時候總是抿一下咀唇嗎?白蟻一樣的生活結束了後是什麼?當每天醒來第一個念頭是要逃離身邊的人……夜是開始夜是結束,在一個個沉靜而澄明的瞬間,他在想而她卻不知道。
對於題旨,在單張和宣傳上其實是明暸的,關於父母、關於成長、關於生活,都是很貼近自身的東西。其實對於看這種貼近自身的東西往往有著一種懼怕,害怕被觸動心中某些位置,但幸而所有東西都點到即止,未有狠狠地下了一刀。不煽情卻充滿餘韻。


在演出的過程,一邊看着舞台上的演繹,一邊想起家裏,想起父母,想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。忽然,發現對他們的了解其實很少。旁述着父親、母親一天的「工作」,不期然地想到自己的父母,想到兒時的許多片段。有種惆悵的感覺。真的,樹欲靜而風不息。或者有些情感很難宣之於口,但是在這個演出中,又再喚起我對自己的反思。

回想演出時,最記得的是一種氣氛。我在散場時說了一句,制作人員都是有審美觀。雖然舞台很簡單,只是兩排燈泡。但是卻營造出一種秘密基地的感覺、各個時空的交錯,畫內畫外,走進一個個故事,一段段回憶。忽然記起,看到排練的場地的照片,有點像是貨倉屋的感覺。如果在那裏演出感覺應該更棒。私心偏愛那種三角屋頂,想起了兒時總想有一個閣樓,躺在那裏看着滿天星斗;一個一個燈泡閃閃爍爍,浮想連篇。

演出的燈光氣氛營造很精彩,投影在牆上的影子,或高或低的燈泡,枯葉⋯⋯演出雖然大部份時間燈光偏暗,但是正正配合着「夜車」的主題。整個演出由很多不同的片段交織在一起,不能說每一個片段都記得很清楚,但有幾個片段印象份外深刻:
開始時的小孩子在「秘密基地」玩耍。大概是因為演員把那種小孩子的感覺演來毫無違和感。那一段在垃圾車的敍述,從小孩子到長大以後的感覺,很分明,看着那一段其實是很感動的。
然後是阿代和Larry 戴着面具演繹兩夫婦的一舉一動。明明面具的表情是固定了,但是從二人的肢體動作,好像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。頭一回看戴着面具的戲、頭一回看默劇,感覺新鮮之餘,相當驚喜。
再來是Shirley 的VO在說着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,然後她在那裏不斷重覆一組組動作。那種絮絮不斷,不正是生活瑣事的另一種呈現。父親母親為了家庭,重覆一天又一天的瑣事,那是一種無言的付出⋯⋯
還有木偶,小木偶,大木偶,陳映靜拿着大木偶的一隻手在燈泡下遊走,讓我想起一種追逐夢想的意象,覺得那隻手,很美。
最後關於火化場的旁述,生老病死,無法避免,總要經歷的。沒有很悲愴的片段,只是陳述着這樣的定律⋯⋯其實那時有種想哭的感覺。

還有其他的片段,一邊寫時,一邊想起。不得不說有種悠長深遠的感覺。我相信下次再有后花園的演出,依然會呼朋叫友一起支持。

_FI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